移至網頁之主要內容區位置
::: 培德工家

公告訊息

多語系測試

{{ $t('FEZ002') }} 資訊組|

國民健康署推動「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」,透過健康生活習慣介入,幫助民眾改善代謝症候群。今(114)年國民健康署攜手知名IP角色柴語錄「廢柴」與「水豚寶」呼籲「健康腰圍5訣竅」,以提醒民眾可藉由代謝症候群的危險因子中,最容易觀察到的「腰圍」,來檢視自己和代謝症候群的距離,並舉辦標語徵件活動,鼓勵全民關注腰圍不超標。

生活習慣介入管理有成 超過5成腰圍改善

根據國民健康署108年至112年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資料顯示,40歲以上接受服務的民眾中,近5年平均超過三分之一罹患代謝症候群,更有近5成腰圍過粗,腹部肥胖情形普遍,不容忽視。

有鑑於此,國民健康署自111年起推動「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」,針對代謝症候群個案提供均衡飲食、規律運動等健康指導,幫助民眾早期介入管理,目前已執行滿三年,經分析收案者中,腰圍未達標準且至少完成3次追蹤者,超過5成因介入後腰圍已獲得改善,約1成2已達標準腰圍,顯示養成健康生活習慣有助於控制腰圍,並改善代謝症候群。

聯手「柴語錄」傳授訣竅 守護健康腰圍不費力

國民健康署攜手知名IP角色柴語錄「廢柴」與「水豚寶」傳授「健康腰圍5訣竅」,幫助民眾從日常生活中實踐健康腰圍:

  • 定期量腰遠代謝:腰圍是評估代謝症候群的重要指標,成年男性應小於90公分,女性小於80公分。建議早晨空腹、自然站立時,移除腰部衣物,用腰圍尺水平繞過腹部中線(介於骨盆上緣與肋骨下緣之間的中線),貼合但不壓迫皮膚,確保準確量測,並可搭配紀錄卡或APP追蹤變化。
  • 我的餐盤饗健康:從份量與比例掌握六大類食物,建議每天早晚一杯奶(1杯240毫升)補充鈣質,每餐水果拳頭大及選擇當季品項,菜比水果多且至少三分之一為深色蔬菜,飯跟菜量相當並以全穀及未精製雜糧為主,豆魚蛋肉一掌心提供優質蛋白,堅果種子一茶匙約2粒杏仁果或腰果。
  • 週週運動150:成人每週應累積至少150分鐘中度身體活動,如太極拳、騎腳踏車或桌球等。建議每天從30分鐘開始,每次至少連續10分鐘,可分段進行,並可依興趣與體能選擇合適運動,或從簡單且不限場地的健走開始,逐步延長時間及提升強度,養成規律運動習慣。
  • 戒菸減酒護腰圍:吸菸會增加代謝症候群的風險,戒菸時可依照4步驟提升成功率:先設定戒菸日並公開決心,學習菸癮紓解方法,勇敢面對菸癮,最後移除引起吸菸念頭的物品與環境。酒精則含高熱量,過量飲用易導致腰圍增加,建議減少飲酒頻率與份量。
  • 定期健檢早預防:國民健康署自今(114)年起擴大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對象,提供30歲至39歲民眾每5年一次,40歲至64歲每3年一次,65歲以上每年1次免費健康檢查,鼓勵民眾善加利用免費健檢資源,及早掌握自身健康狀況,主動管理自身健康。


{{ $t('FEZ003') }} Invalid date

{{ $t('FEZ014') }} Invalid date|

{{ $t('FEZ004') }} 2025-08-07|

{{ $t('FEZ005') }} 31|